若干个餐盘放在机台上,经传送带进入自动分饭机内。等待指示灯闪烁后,一份打好的米饭便从机器内传出,连同餐盘一并流向下一环节。
这是《中国经营报》记者在第二届团餐博览会上看到的一幕。该品牌相关负责人表示,工作人员只需提前设定好相关数据,打饭就可实现智能化操作,大大提高了团餐企业在配餐时的工作效率。
多位业内人士提到,同社会餐饮相比,团餐产业的数字化、智能化水平仍有很大提升空间。借助数智化建设可提高团餐企业工作效率,降低劳动成本,并促进整个产业的升级转型。
助推产业降本增效
中国市场学会团餐专业委员会智慧食堂工作办公室主任翁豪杰认为,数字化和智能化可大幅度提升团餐企业的运营效率,并在食品安全溯源方面贡献力量,是整个产业未来升级的重要方向之一。
降低对人工的依赖,输出标准化的产品成为团餐产业的未来趋势之一。也正因为此,提升效率成为数智化的主要目的。
另外一家机器人制造公司,在博览会现场展出多款烹饪机器设备。现场工作人员表示,团餐企业的一线人员只需录入烹饪时间和相关菜谱,将食材搁置设备内即可完成烹饪工作,做到一键操作和全自动清洗,摆脱了对厨师的依赖,并大大提升了工作效率和产品的稳定性。
招商证券研报提到,提升数字化应用,可实现降本增效。从前段看,提升数字化有助于改善用户体验。在科技园区、高校等终端内,移动支付分别覆盖了60%、55%,且逐年提升,食堂内信息化需求加大;从中端看,数字化应用可提升经营效率,改善企业管理能力。
餐饮行业食品安全第三方专业服务机构禧云食安负责人王帅曾公开提到,通过追溯系统可明确责任,助推食品安全体系提升。并助力大数据沉淀给团餐生产企业带来更有价值的信息。
相对来讲,国际团餐巨头在数智化方面的布局更具前瞻性。
但多位行业人士提到,我国团餐市场在近年来逐步关注到数智化的布局。多家国内团餐企业在该板块加大投入。
学校作为团餐最大的消费市场,各高校推出的智慧餐厅是产业数智化转型的重要应用场景。
据记者不完全统计,京、津、豫、鲁、皖、粤、甘等多个省市均已打造出类似的产品,以此增加学生就餐满意度。
除此之外,资本越发关注与此相关的团餐行业经营主体。其中,团餐服务平台禧云国际在2018年获得蚂蚁金服、鼎晖投资等机构的2亿美元A轮融资;团餐服务商“荷特宝”在2020年获得安持资本等数千万元人民币Pre-A轮融资;美餐在2021年获得大钲资本、索迪斯的11亿元E轮投资。上述标的均涉及利用数字化、信息化来提升自身和产业的运营效率。
“数字化和智能化会帮助我国团餐产业迈向一个新的高度。整个产业会更加高效、更加透明、更加健康。”翁豪杰说。